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147 筆記與數位閱讀資源

前幾天小女兒幼兒園畢業,不可免俗的會有一些感謝恩師的活動。活動中,跟幾個家長聊了一下,特別是當她們在家長致詞後知道我是學校的老師時,便想請問我一些有關於學習的方法。 聊著聊著,我跟她們說了下我的部落格,因為有篇介紹社會科如何使用 心智圖 來做筆記的文章在國中家長社群蠻受歡迎的。接著我就開始提到,我認為一個孩子會不會做筆記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會做筆記,也知道讀書方法的,讀起書來事半功倍。不會做筆記的孩子,或許也可以讀得不錯(因為我看過那種從不做筆記也能讀好書的例子),但是多數的孩子還是需要系統整理的方式來協助他們消化大量的教材。 今天我突然想起,好像親子天下有類似的專刊,簡單查了一下,沒錯,確實有 而且同一個系列的另外一家雜誌也出了類似的專刊 只要辦好某家公圖借書證,便可以輕易取得。但是很奇怪的是,即使我上過好多課,也把教學放上網了,那個雜誌資料庫線上10人版還是很好用,幾乎不曾在哪個時間點點進去會被踢掉的,會被踢掉的只有在我上研習課時,一堆學員同時進去才會被踢掉阿! 所以,這個就是數位落差。即便是在台灣最偏僻的地方,只要有一位老師,願意引導學生利用網路使用這些資料,那麼這些學生或許就有機會利用這些資源增進知識、引發想法,更進一步的是能與趨勢接軌,不再將自己所學侷限在那個小小的教室之中,學的也不再只是人家編好的教材了。

146 課程包實做

我在145回裏寫了12年國教課綱課程包的概念,但是實做上要怎麼呈現呢?一開始我想的是使用一個平台,但是為了避免勞民傷財,用google系列的服務也不錯。而且google厲害之處在於,他們每個服務幾乎都可以協作,也就是說我幾乎可以在零建置成本的狀況下,輕鬆將這個課程包網站建置起來。 接著就讓我來談談我目前的實做狀況 一開始的時候我真的傻傻的用googel site來建置這個站台,然後還是傳統的以年級區分。 不過為了要符合「素養取向」還有「解決生活問題」這兩個導向,我也設計了些簡易有趣的生活課程,例如下面這個認識硬體 以往我們都會在電腦教室教,或者是透過軟體,或者是老師實際帶學生接觸各種硬體零件。但是這次我想直接將學生帶到他們每天會接觸到的教室,體會一下資訊設備如何在教室運作,如何各司其職,以及萬一出問題時可以清楚說明出問題部分的名稱,也能描述現象,這也算是一種資訊素養吧!所以我就到教室拍了一些照片,做成教材。 可是後來我想想,不對阿!因為如果是要做成可以讓其它老師大家任意取用的課程包(其實不僅僅是完整課程,還有素材包的感覺),又可以發揮創意的資源平台,應該要以「學習表現」「學習內容」和「核心素養」的選用來思考。所以我又開始思考要用那個工具來完成這項任務。後來我決定用Blogger來做,因為它符合 共編 簡單 有tag功能,不受傳統分類限制 支援多尺寸閱讀(這個很重要,做了一個網頁,不支援手機閱讀的話,困擾不少阿!) 而且更進一步的,我將所有資源都整合到google裡面,因為google是目前手機使用環境中整體解決方案最完整的選擇阿!連手機都搞得定了,桌機當然更沒問題。除了在工具上調整外,我也思考到所謂的「素養」與「生活問題解決」取向與其用年級分類,還不如用主題課程的方式呈現,所以也將原本以年級分類為主的思考,切換到以主題課程為主。 例如在我這個「我的東京之旅」課程中,生活化的走向很明顯,我也提供了上課用的簡報,另外透過超連結的方式連結了自我地圖的製作的過程。當然也簡述了上課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因為這些課都是我上過,而且經過近240個學生淬鍊的,問題當然不少,學生也是我的老師阿!) 使用google簡報的好處在於可以快速接收別人簡報,雖然那個版面真的是很醜。但是用在教學上應該可以啦!而且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