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85-一個想法,電視棒在家庭的教育應用

最近幫家人買電視,剛剛好有個搭售專案,所以就莫名其妙的多了一根電視棒

原本也沒有想很多,不過剛剛看了一下電視棒的規格

呵呵!有趣喔!有趣在哪了

  1. 支援  Flash,那我那些公圖的繪本資源都可以用了,而且不用使用電腦(新版的Android已經把這項功能拿掉了)
  2. 而且這根電視棒是個完整的Android系統,也就是說Android的App資源我都可以用
  3. 提供專用遙控器、可以用滑鼠遙控也可以用手機遙控,這個對於一般習慣使用遙控器的人是利多
  4. 有兩個USB PORT可以擴充,家上鍵盤與滑鼠,想要把它當作精簡電腦操作的人也OK!
  5. 支援DLNA和AIRPLAY,也就是說主要行動裝置影音播放是OK的
  6. 支援32G記憶卡

那,在家庭怎麼用,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家裡的公共空間擺放一個支援HDMI的螢幕+這個電視棒好囉!

  1. 可以用來看公共圖書館資源、可以當作簡單的電腦使用,因為支援APP加上有記憶卡,可以離線觀看電子書
  2. 具備和PC不同的APP教育資源
  3. 搭配鍵盤與滑鼠,使用一般網頁應該也OK!也就是說,拿來作線上學習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重點是 比電腦便宜多了,扣掉螢幕(剛剛在PCHOME查一下,支援HDMI的螢幕約4500起跳,23吋,以後勢必會更便宜),只要2K內就能搞定。

所以像這樣的東西,應該可以有很多用法。不管是家庭、學校簡報空間、教室、圖書館,都有一些可能性,或許大家可以延伸思考一下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教學好幫手-圓剛無線麥克風介紹

你教學時會用麥克風嗎?我會,而且我習慣使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的教學中有分組,我常常必須到各組去指導學生,有時候也會讓學生發言,所以我需要一組可以在教室到處走動時使用的麥克風。 而且身為一個實作課程的老師(我上的是資訊課),我更需要可以隨時讓我空出雙手的麥克風。這樣子才不會在操作時因為放下麥克風而使得自己的音量太小,讓較遠的學生無法聽清楚。 在這種需求下,剛剛好有機會可以測試一組圓剛的產品,所以就來試試看吧! 一開始開箱時我就注意到這一支收音麥克風,麥克風的部分做得很精緻,感覺收音會很不錯。(後來發現收音真的不錯,即便是用領夾,也不用刻意靠近麥克風) 供電利用一般常見的 Micro USB,這樣很方便,就不用老要帶個很大的變壓器 電源啟動的靈敏性很高,一按下後幾乎馬上就能透過2.4G連線了。也可以在收音麥克風上直接調整音量 體型還蠻迷你的,夾在領子或是衣服上幾乎感受不到重量 再來看一眼整體造型吧!設計感真的不錯,雖然這種塑膠會有指紋沾附問題,不過還可以接受。 原廠也提供了頸帶,可以戴在脖子上,我試過效果還不錯,官方的建議麥克風距離嘴唇最好不要超過6英吋,確實在這個距離內的收音很不錯。 另外有個接收器,也是小小一個,造型精簡,只有開關、電源及音訊輸出端子 變壓器也是小小一個,插頭可以收折得很平整 音訊輸出線 因為無線麥克風使用2.4G,所以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他跟AP放在一起啊!(我之前就是放在一起,結果老是會斷訊,還碎碎念了一番,結果是我自己搞錯,真的是很對不起啊!XD) 音訊線一頭接在 MIC OUT 一頭接在教室的擴音系統即可。我蠻喜歡這種設計的,因為在學校內可以帶到哪裡用到哪裡,也不用特別安裝甚麼。不過連接起來有點小雜音,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如果要降低雜音,我看要來處理一下我們的擴音系統啊! 另外一個比較困擾的就是無線麥克風走到喇叭下面會有尖銳聲音。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是調大音量的時候由擴音器上調整。果然這樣做了之後,尖銳聲音幾乎聽不見,不過你不要白目地在喇叭正下方講話啊!這樣子尖銳聲音便會再出現 連線速度超快,一旦開關的綠燈由閃爍到恆亮就表示連線了。我試過很多次幾乎都是打開收音麥克風的電源鍵後,就會立刻連線。至於連線...

在iPad上做電子書

http://list.ly/list/3QW-book-creation-on-the-ipad 我自己在iPad上試過,雖然沒有辦法做出很複雜的電子書,不過用來表達意思,增加理解也是夠了。我覺得可以適當跟閱讀結合的話,讓小孩子用數位說故事的方式來運用這些APP,應該會很不錯

140-107課綱下我的校本課程設計

107課綱對小學來說有個大問題,除了沒有列入正式課程之外,目前資訊科技方面的規劃也只規劃到高年級。 沒有列入正式課程的部分,許多學校的處理方式是將它列為校本課程。既然是校本課程,那麼應該是全校每一位小朋友都會上到此課程,也就是說在小學階段,應該就要從一年級規劃起。不過從現場人員對於兒童發展的相關思考(視力、肌肉),我會比較傾向從3年級起來規劃。 但是 目前的課綱只到5年級怎麼辦呢?( 根據網友回報, 國小資訊的部分是建議3-6年級無誤,只是這版本不像九年一貫版有區分中高年級,而是直接採用高年級代碼代表喔。這個部分在前年的公聽會曾有老師提問了~ ) 目前我的做法是參考97課綱並結合107課綱,將107課綱中比較適合中年級教學的部分放到3.4年級來教學。經過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文獻,我分別分成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來思考 在學習表現部分,我個人認為資訊科技的使用態度很適合在3.4年級就建構好完整的基礎 這些學習表現敘述如下 資訊科技的 使用態度 (a) 資 a-III-1 能了解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之重要性。 資 a-III-2 能建立康健的數位使用習慣與態度。 資 a-III-3 能了解並遵守資訊倫理與使用資訊科技的相關規範。 資 a-III-4 能具備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至於在學習內容方面,我個人認為 系統平台(S)資訊科技應用(T)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H)都很適合規劃為3.4年級階段的教學。 資 S-III-1 常見系統平台之基本功能操作 資 S-III-2 常見系統平台之使用與維護 資 S-III-3 常見網路設備與行動裝置之功能簡介 資 T-III-1 繪圖軟體的使用 資 T-III-2 文書處理軟體的使用 資 T-III-3 瀏覽器的使用 資 T-III-4 資料搜尋的基本方法 資 T-III-5 數位學習網站與資源的使用 資 T-III-6 簡報軟體的使用 資 T-III-7 影音編輯軟體的操作與應用 資 T-III-8 網路通訊軟體的使用 資 T-III-9 雲端服務或工具的使用 資 H-III-1 康健的數位使用習慣 資 H-III-2 資訊科技之使用原則 資 H-III-3 資訊安全基本概念及相關議題 不過這只是個很粗略的分法,透過螺旋式課程的概念也可以加深與加廣將課程深化後放到高年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