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7的文章

129 圖書館的新面貌-NYPL- TechConnect

NYPL techconnect classroom 計畫網址 以下的內容介紹美國紐約公圖提供的科技連結教室相關內容,透過這篇文章的理解,我們可以知道圖書館變成一個民眾素養中心的具體面貌還有各種可行性(我簡單摘譯)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s TechConnect program helps people of all ages develop confidence in their computer skills and grow more comfortable in today's digital world.  (這個計畫用來協助各種年齡的民眾發展他們的電腦使用技巧,並且在這個日益變動的數位世界中優遊自得)  TechConnect offers more than 80 technology classes at libraries throughout the Bronx, Manhattan, and Staten Island—all absolutely free! From learning the basics of how to use a computer to mastering essential computer business programs, there is a class for all students from beginner to advanced, including series classes for those who want more in-depth knowledge. (目前在主要的圖書館提供了80種免費課程,深入淺出,種類繁多,可以適應大眾不同的需求)(如果你需要的話,他們也提供一對一的課程,我想對於長者來說,這個超需要的) 這裡有更 詳細課程規劃 ,如果你稍微讀一下,就會知道我們目前標榜數位資訊的圖書館,根本連車尾燈都看不到阿!你也就大概能體會我說圖資結合絕對是未來趨勢的原因了。因為圖書館根本就是一個做資訊素養最重要的大平台,依據ILA(以前叫做IRA)對素養的定義,他們將素養訂為 The ability to READ, WRITE, and COMMUNICATE connects people and empo

128 慢生活與創客

前幾天在YouTube聽了Shopping Design主編的演講。她介紹了許多本書,我也將書單抄下後在高市圖借閱我能借到的書籍。在眾多的書籍中,隨手抽了一本「 慢,理想的生活提案 」來閱讀,沒想到在這本書的閱讀中竟然發現可以跟創客概念做出有趣的連結。 在第三章的「慢設計」裡,提到了 Douglas fir  這個人設計的樹屋。當然,我們想像的樹屋可能像以前我們看過的湯姆歷險記中提及的,是個歡樂有趣,作為休憩、玩樂使用的場所。但是 Douglas fir 設計的這間樹屋,是真正可以在其中生活的,而且更令人讚嘆的是他的理念 他說:「 抗議與遊行不足以推廣理念,與其那麼做,還不如創造一些美好的事物給大家看,這樣的作法更有成效 」。 所以他便設計了一棟展示屋,在那棟房子裡,太陽能、節水、抗震和輕量都是他加入的元素,加入這些元素後,他便在裡面開始生活,並且持續蒐集各種生活相關的數據,持續改良他的房子,與樹林、風、陽光、土地、水為伴。讓人們知道說,可以在最小量的環境改變下,維持既有的生活品質,也不干擾到生態。 另外一棟房子更有趣-Straw bale house,這裡有 參考網頁 ,在 Youtube 上也有類似介紹。主要的建築材料是稻草,這種原料在種植水稻的地方很容易取得,而且這種房子在隔熱、吸濕、隔音、抗震、耐燃上都表現得不錯,這可就蠻顛覆我的思維了。我也想到在台灣一些著名的稻米之鄉,與其每年堆稻草人或是種彩色米排圖案,是不是也可以透過這種房子的興建,帶領著學生與民眾一起體會共工、共食的既有農村文化,而且也可以瞭解到如何善用生態與科技的結合,創造出尊重自然的居住設計呢? 至於在第四章的「慢商業、慢科學」裡,則是提到另外一種有趣的思維。藤村靖之 設計了一系列 不需要用電的生活用品 ,他的發明從「嗜好」與「做好事」的角度出發,而且也讓發明變成一種事業,因為「營利」是讓「好心」與「嗜好」開始的發明事業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的支持條件。 另外,他提到瑞典人一種想法,相當的棒。他說瑞典人有一種「慢科學、慢技術」的想法 「已經得知的壞事當然不會去做,無法證實有益的事也不去做」 因為他自己小孩被環境賀爾蒙影響的緣故,他開始思考,如何設計出盡量減少耗用能源與化學物質的產品,減少對電力與化學物質過度依賴的生活。所以他設計出了 不需要用

126 圖書館外的數位閱讀

那天收到高市圖的預約書到館通知,我就跑去鄰近的分館拿我網路預約的書籍。辦好借書手續後,看到一位長者翻閱著高雄市立圖書館的演講訊息,其中我比較熟悉的「城市講堂」「大東講堂」與「岡山講堂」都有單張宣傳單放在入口處供人索取,我也經常看到很多公教退休的長者會相約一起去聽演講。如果可以親臨現場當然是最好囉!不過如果沒有辦法親臨現場,是不是還可以看到這些演講呢? 當然可以,高雄市立圖書館將大部分經過授權的演講都已經放在網路上了,你只要在YouTube輸入「城市講堂」的關鍵字,就會出現完整的播放清單,讓你可以輕鬆觀看城市講堂的影片。這些影音閱讀資源不會出現在實體的圖書館,但是在YouTube上你可以輕易獲得。 只要晚上有空,我也會到鄰近學校去健走一下。剛剛在健走的時候,我也想起以前住在菜市場的時候,燠熱的中午,所有的攤販就會稍微午休一下。除了趕蒼蠅的機器繼續旋轉著,發出規律的馬達聲音之外,市場中最清楚的就是收音機中流洩而出的講古、歌仔戲或是老歌的聲音了。不過,並不是每個電台都能聽到,也有人喜歡聽聽國外的電台,所以偶爾會看到有人買國外的水貨,收聽一些日本的電台播放的音樂。因為很少聽到,小孩也經常被吸引跟著亂哼。 現在則不用那麼麻煩了,一個APP加網路,隨時可以收聽到世界各地的網路電台。不管是要學語言或是解鄉愁(例如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工),也都可以善加利用這項工具。而且這些工具很厲害的地方還包括了可以邊聽邊錄、只要網路好就沒有收訊死角的問題。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資源,還有主題式閱讀、主動推撥式閱讀、新聞訂閱式閱讀......等等資源,這都可以跟實體、數位圖書館資源串接起來,成為喜歡閱讀者絕佳的閱讀素材。 不過,我試著去教導過這些應用,習慣固著的程度比起公圖數位閱讀資源的應用來得低一點。現在想想,一些主題式閱讀應該是比較適合渴望持續成長的知識工作者,對於一般人來說,那類的資訊量可能反而會多到成為壓力 雖然如此,可以應用在一般民眾的生活數位閱讀工具還是相當多的,這也是我在公共圖書館數位閱讀資源之後,想要多帶給社會民眾的數位閱讀應用,而且這些應用的主要載體就是多數人形影不離的手機。 如果擔心視力會變差,那麼甚至可以適當轉換成用聽的形式來避免太傷視力(或許是利用T2S工具,又或許是將影片轉成音軌,都是可行的方案),如果今年有機會,我再試著在閱讀團體的聚會中

125 民權資訊教學第一週

這一週開始試著用google class+影片播放清單教學。教學的標的是四年級的選舉「海報製作」以及六年級的「我是實況主」單元。實施了幾個班下來目前有一些狀況 1.要用影片引導學生學習真的要慢慢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改變學習習慣也是。 2.目前開始教學前會簡單引導,引導後學生在課堂立即看影片,最後再小結語完成教學。比起以前的改變是學生比較專注、我和個別學生討論互動的時間變多了、比較不用擔心進度跟不上的學生。(不過目前classroom還有沒有學生觀看完影片的紀錄,這個需要用1know補齊,下一學年我會改用以1know為主的教學。確認學生看完並且搭配W(觀看記錄)S(做筆記)Q(回答或是形成問題)後,老師的介入才有意義,不然就幾乎等於重新教一次) 3.錄影片有點花時間,不過C/P值很高,因為可以使用的班級數多。 4.這樣做下去,我想我的進度可以更快,更可以讓更多班級應用,也有點符合我當初跟一位國中資訊界的K神人說的:「要做能夠說服其它人的資訊創新教學,如果在小班小校跑,或許成果豐碩,但是會被挑戰。可是如果可以在大班、常態上課及班級人數多的狀況下也能做得出來,這樣子比較能說服其它人。 5.這學期也試著將自己教學拆解成更多小教學單位,這些教學單位的特性是單元小、完整、容易修改、容易組合也能簡單分享,並且可以透過一種類似電子標籤運作的方式,我的教學設計就是一個POS,只要我在POS上修改我的教學素材,其它跟我使用同樣素材的客戶端(電子標籤),也能同步更新,蠻符合電子教科書的概念。 剩下的有空再來寫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