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4的文章

開始動手梳理數位閱讀的進程

辦證辦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了。第一階段給志工和老師的訓練比較偏向概略的介紹,我想志工和老師聽完之後應該也都還迷迷糊糊。但是辦完證後的研習,目標導向就非常的明顯,我們的訓練就是為了要執行數位閱讀計畫。 剛剛好今天沒課,所以就開始動手來做研習大綱,我想,我會先擬好圖書館管理辦法後,接著就開始動手設置圖書館的環境。就如我前文中所說,我們是以PC作為主要的閱讀載具,所以在PC上使用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的設計一定是我們的重點。當然,我們也不會忽略有平板的族群,所以以PC為主,平板為輔的設計也不會少,以下就是我設計的簡單概念,當然因為還沒設計完,所以會有一點點的粗糙。   我們在圖書館設置的PC上,原則上會有以下設置 書籤 還原系統 簡單的廣播系統 各種閱讀器 瀏覽白名單機制 其中第4項需要安裝的東西最多,因為光是我今天稍微玩了一下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電子書館藏,就赫然發現,他有4種閱讀器可以安裝在平板上,有5種閱讀程式可以安裝在PC上。不過比較有趣的是,不是所有的電子書資料庫都可以下載,所以您必須依據您的需求和對於素材的選擇來挑選您需要的電子書提供商。不過我的建議還是希望大家以離線閱讀為主,趁可以下載時先下載,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上課時遇到網路不穩定出現的狀況。 另外我發現,電子書閱讀的路徑都很雜亂,很多人如果沒有細心去揣摩,應該都會迷路。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用整合性的館藏查詢系統,用比較單一功能的「電子書」「資料庫」「期刊」的頁面來找尋資源應該會比較容易找得到。 還有因為設計的關係,使用上我會建議透過圖書館的網頁選書,然後再利用與app同步的功能將書籍同步到平板上,會是比較好的作法。 還有申請的部份,可能需要訓練負責的人員花多一點時間來確認每個人都申請完畢,而且會安裝pc閱讀程式或進行線上觀看,並且能將素材同步到自行攜帶去的行動裝置上(如果大家是拿手機,那.....還是不要在手機上閱讀會好一點,因為畫面實在是太小囉!)~~待續

用數位閱讀資源開放性來思考五都的進步程度

在數位圖書資源方面我想到了一個檢驗五都的指標 那個圖書館的資源可以開放給全國民眾用 台北 高雄 台南 台中(以前的國中圖) 新北 那個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最方便 台北市(辦完即可用) 國資圖(資料需要驗證,不過都可以線上完成) 高雄(線上辦證,圖書館取證,拚觀光啦!) 其他兩都(幾乎都是實體辦證) 那個圖書館數位資源豐富且有特色 台北.....比國資圖資源還多 國資圖......資源不少,但是數位書籍及雜誌的品質需要加強 高市圖..........東西頗多的,而且有些特殊資料庫,不過....敗筆是台灣雲端書庫,閱讀經驗不優 南市圖與新北市,待下次旅遊完後努力踹踹中 另外,如何知道全台縣市的數位圖書館上線狀況呢? 這個留給大家當作業,提示:國內數位圖書館幾乎都是某家做的,找一下那家的 APP就會找到了     答案:凌網科技

如何做一份好簡報

我簡報前會檢視的點,從這本書找到的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22683 1.他們看來怎麼樣(站在聽眾的立場思考並且描述聽眾的特質) 2.他們為什麼在這裡(希望獲得什麼、為何聽你演說、自願還是被迫) 3.他們和這場研習的關聯(感同身受並且提供解答) 4.你如何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聽眾有何好處、如何改善現狀) 5.你希望他們做什麼(提供你的聽眾可以採取的明確行動 6.他們可能會怎麼抗拒(為何會抗拒、為何不實行行動) 7.如何才能與聽眾有好的溝通(用他們想要的方式,給他們想要的東西 另外網友也推薦 20131121 如何做好簡報 from Haian Lee

范立欣-一種關注-觀後感

范立欣-一種關注 一個紀錄片導演的 演講 ,聽他演講時,會很想專心聽(可是我是在運動場啊!),因為故事很有畫面,例如他說他從未去過愛滋村,只是隔空剪輯一部愛滋病村的影片,當有天實際採訪愛滋村時,他不自覺的親了父母雙亡的孩子,他也不知道是甚麼驅使他這樣做。另外,也提到60萬人,因為大風雪迫使道路中斷,在廣州車站停留了七天七夜的故事,有很濃厚的人文關懷,值得一看   2012年艾美奖获得者范立欣在一席现场的演讲,≪一种关注≫ “如果这样的故事不被人知道的话,那么这些生命的逝去,就变的毫无重量。当你身处一个境地,当你觉得是一个弱者的时候,你是有多么的无助,多么希望有人来帮你,给你一些力量。” “第一代农民工,花掉自己人生中最青春的年华,献给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是到最后, 他们像一块旧电池一样,被扔回农村。而年轻的一代农民,没有太好的教育机会,选择特别少。他们在城市,像一个无根的浮萍,飘到哪里算哪里,碰到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生活。

學校=教育科技實驗室?

not looking for companies to sell them tech, but … partners who understand their challenges 在國外的刊物上看到這一個訊息,但是文章竟然不見了,被河蟹了嗎?說得相當好,以前我接觸過很多廠商,也見過很多只想賣產品或是拿學校當作實驗場地的廠商。如果再加上學校的人員急於成為亮點,那就是一連串悲劇的開始,要謹慎啊!還有廠商的硬實力重要,軟實力更重要,對教育現場的了解不是僅停留在自己專業以外的無知,而是真正傾聽教學現場需求,幫老師理出真正的需求更重要   後來 GOOGLE找到了它的 CACHE

去年設計的翻轉教室雛型

分5個部分來說明一下 1.備課階段:教師需要準備的有繪圖版、耳麥、螢幕錄製軟體及簡報軟體。進行方式如同製作簡報般,將主要素材匯入簡報軟體,然後開啟螢幕錄製軟體後一邊播放簡報,一邊利用繪圖板說明,有點像Khan Academy製作的方式 2.製作完成後會有教材及影片,這些素材要有平台置放,而且盡量不要直接用廠商素材,以免後續難以分享。教學錄製也盡量以概念為主,不要特別提及廠商教材內容。 3.如果使用資策會系統,也可以直接以igcs製作完成後,一邊教學一邊錄製。不過我還是建議素材要分開以便於二次利用。另外沒有平台的人,可以考慮使用edmodo,甚至更簡單的就是直接把檔案傳送給學生,沒錢也有沒錢的作法阿!(如果是高雄市隨身學系統就會使用學習管理系統來管理這些學習素材)至於ted-ed因為必需線上使用加上需要註冊及自有影片目前僅能做簡答題的限制,所以列為選擇性使用 4.正式上課時要先測驗來確認學生準備度。測驗可以用很簡單的口頭詢問,藉此確認學生的準備,甚至了解學生錯誤概念。另外,學生討論後為了避免各說各話或是船過水無痕,所以才要做 小筆記 ,本校教師有人做過數學筆記,效果不錯。 5.後測也是有的,我定義在診斷,而且小單元教學後就要測驗,如果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反應不良或是吸收不佳就該修正,因為即便是在小學,如果高年級教法轉變或是教學對學生成績的提升作用不大甚至讓學生成績降低,都容易招致非議

教學資源的規劃與想法

因為 張哲剛 的轉貼,我發現 這個網站 ,也訂閱了 RSS,更挖到了許多課程中實用的寶物 翻轉教育中有一段話寫著,一個很會說故事的老師,可以有效引導孩子。但是老師的故事來自哪裡?或許是生活經驗,或許是閱讀,不管來自哪裡,我們都需要很多來源,而且是不斷更新的來源,我的 RSS就是一種,搭配上滾雪球法與適當的科目分類還有逐年的積累,這些就會變成很寶貴的教學資產。 這裡有一篇例子,是 透過一台腳踏車改變世代貧窮的故事 ,因為一台腳踏車,讓視野與生活都獲得擴充,也轉換了原有的困境。對於我這個社會科老師來說,是個很棒的教學例子啊!

資訊融入教學?

我今天看到 這一篇新聞 ,看完之後想了一下。想的是,以資訊融入教學來說,學科專家應該是主體,資訊科技應該是工具,但是......資訊科技的應用如何被有系統的介紹給領域教師呢? 可能的方式是 1.找到適合的學科專家,請他將目前使用的資訊融入方式推廣出去 2.自己試著揣想學科專家的應用角度-雖然不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只要透過討論,應該也可以引發學科專家自己一些想法,進而實際去使用。不過這個用法比較適用在全新工具的引入上。 3.最不好的用法,但也是最普遍的推廣方式-由資訊教師推廣,領域的資訊融入教學也是由資訊教師負責。這種作法做出來的東西會很奇怪,你會看到很多資訊應用的面向,但是學科應用及擴展的延伸內涵可能會消失 所以,還是做專家協同吧!唯有學科專家與資訊人員充分合作,並且有共同的目標,資訊融入教學才能有1+1>2的形態出現阿!

[公視HD] 2013/09/27 人間相對論 劉克襄 X 王浩一

好棒的影片,我想不管喜歡生態或是喜歡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喜歡 王浩一告訴我們屬於台南特有的飲食、聚落、生態甚至是情感的文化 劉克襄則說了他對台中這個都市的劃分與存在他心中那個台中的樣貌,當然美食也其中的元素之一。 透過兩個人的對話,我發現我去過的台中和台南還是不夠深入,改天應該再循跡去拜訪一下。剛剛好前些日子,學妹  陳香吟 也提到她想做個社區地圖,或許可以先看看這一個影片 註腳:一個城市的溫度 往往來自於人與人、人與記憶、人與美食、人與生態的對話

5~18分鐘的學習差異在哪裡

5分鐘-精簡-很短的 CHUNK只能講概念,一個概念需要濃縮再濃縮,只能抓出很精要的核心,對講述者壓力很大,對聽講者收穫良多。 但是我研究PODCAST後發現,一般比較喜歡用6分鐘來說明比較短的事件,不過關於概念說明的應用,甚至有所謂的60秒系列,所以如果想做的話 60秒也是可以說明一個概念的   但是我們說事情通常需要鋪陳也需要結尾,因此6分鐘的應用似乎有點難,也太單刀直入了。所以18分鐘的應用可能就是因應這些需求而產生,但是像TED這樣的應用出來前,15分鐘的學習或是概念傳述並非主流 可是當TED出來後加上行動裝置的應用逐漸普及 18分鐘好像變成了一個分野,超過18分鐘的觀賞素材就是在考驗演說者駕馭素材與學習者學習動機與好奇心的能力,所以,規劃線上學習時,應該也要參考這些現象了。

上網的安全

澳洲人寫了一些文章,寫得很棒 網址在這裡 http://www.education.vic.gov.au/management/governance/spag/curriculum/safety/techsupport.htm 其中提到了兒童上網的安全性,這個我十分的贊成啊 ! 因為電子書包買了後,小孩子難免會上網,與其一味禁止,還不如有效管理 所以文中提到說,小朋友上網要注意 到隱私權、著作權、安全及負責任的行為 ,在保護自己隱私方面,更提及了小朋友可以簡單的將自己的網路應用隱私權劃分為 A. Me: 我自己獨立且自主的空間 B. WE: 我和我認識的人共有的空間 C. SEE: 給你全球的參與者的空間 寫得簡單易懂啊 ! 但是外國文獻讀起來 畢竟有一點距離 因此推薦給各位家長這份文件 http://www.ticrf.org.tw/chinese/download/internetCheckSelf.pdf 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您小孩目前上網的方式安不安全喔 ! 也給您一些維護孩子上網安全的建議。

為何學生需要每天寫作

我印象中,有個同事做過數學小筆記,做得很好,家長也很認同 所以,這告訴我們說,各式學問的學習除了聽講之外,如何在聽完後有效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架構才是重要的 因此有天發現外國和尚寫了這一篇文章,我就馬上留下來做成佐證資料囉! 5 Reasons Why Your Students Should Write Every Day   裡面提到五個理由 , 我想還蠻適合用來說服家長的 1.增進溝通技巧 2.複習和回憶最近學習過的內容 3.幫助教師評量學生學習狀況 4.增加創意和探索能力 5.幫助自我了解   理由很充分吧!所以我們可以開始讓學生寫小筆記囉!

Flipped Theology: How Flipping Your Classroom Increases Learning, by J.R. Miller

文章連結網址 這是輝聲老師提供的一篇好文章,作者從一個想要改變教育做法教師的觀點切入,深入思考FLIP CLASSROOM的意義為何,有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文章很精彩的地方還有一些簡單的插圖以及教師進行教學的實務,對於有意引進該教學理論的老師,幫助很大喔!

數位出版的一點小整理

支付及訂閱過程中,出版社會想自行掌握使用者資料 行動支付目前還需要統一的協定來整合,最好彼此間都能互通,對消費者來講最有利 台灣出版商目前技術逐漸成熟,但穩定獲利的經營模式待建立 ADOBE仍是線上出版的王者,以後也會是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的穩定與速度,會影響消費者對數位內容使用的慾望 一本400~500MB的書籍,如何推播給使用者,對內容產業業者是個很大的考驗 串流技術-邊看邊下載是個解法,調整網路架構也是一個解法,不過以書商來說,這兩種解法成本都很高 國內有業者使用AMAZON雲端處理書本傳送,但大容量書籍特別是在教育網路內,依舊是個問題 書商如果透過APP STORE那很難掌握讀者,WEB APP是個解法,而且以HTML5規劃內容也是趨勢,連家電產業也積極進入HTML5的技術規畫中(LG+PHILIPPS) Direct Entitlement是一項以讀者登入認證為基礎的授權發行機制,其優勢在於雜誌訂戶在APP上登入後,就能一次瀏覽到所有已訂閱的內容。同時,透過與紙本刊物相同的訂閱流程,出版商也能清楚掌握讀者的訂閱時間、閱讀喜好及個人資料,針對目標客戶喜好提供特殊優惠或促銷。透過讀者資料庫的重新掌握,在數位出版領域建立出版商與讀者的長遠關係。 參考文獻 支付產業聚焦 – 行動支付與行動應用能夠碰撞出什麼火花? by  Hsiangwei Hsu ,  techorange.com 呼叫出版雲:台灣數位內容走出世界,下載速度成關鍵  wired.tw Direct Entitlement:緊密連結讀者,掌握數位出版競爭優勢  wired.tw 台灣數位出版聯盟 Taiwan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 TDPF: 數位出版新一章:HTML5的雜誌或報紙 LG 和 Philips / TP Vision 組成 Smart TV 聯盟,帶來智慧型電視跨平臺 App 開發 SDK chinese.engadget.com  

數位閱讀推動規劃

今天應邀花了一小時講數位閱讀,本來以為我只要對目前參加數位閱讀的20所學校提供相關的資訊,沒想到這一場來了近百人,而且有參加計畫與沒參加計畫的人大約一半一半,所以就有點難講囉!不過既然當初是接受團隊的邀請去授課,所以後來我還是決定以我之前規劃的內容為主來授課。 講義下載 研習完後,承辦人員問我一個問題, 她說:「老師,您認為推動數位閱讀最重要的是甚麼?」,我回答她說是:「訓練」。 這種訓練包括了 認知、情意、技能 等方面 ,而且這種訓練一定要從 生活應用面 著手。另外,雖然我在課堂上講說,沒有必要我不想動android載具,可是當我周遭的人行動載具都使用android時,我就不得不研究android的相關應用,而且要將這些應用與這些目標使用者的使用行為緊緊結合,讓他們從生活逐漸將使用習慣轉移至工作上。 那我的目標使用者有哪些人呢?第一期目標使用者包括志工與教師 就認知面上我會希望老師與志工了解,他們身上用的行動裝置(不管是android或是iOS),只要善用都能發揮出相當強大的功能,如果老師與志工有此認知,它們便會思考怎麼善用身上的行動裝置( 我不知道是不是過去的推動發生了效果,最近學校老師對於無線網路的需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願意將平板中的內容與學生分享 )。 再就技術面上來說,基本的操作還是必須的,因此第一期的課程我們除了示範也實做了 youtube的下載、數位雜誌觀看、FLASH安裝以及apk的搜尋與應用 。希望使用者能夠不只能認知到這些裝置可以發揮強大功能,更能夠逐漸熟練裝置的操作,以便於在日後引入其他課程時,可以省略基本操作的介紹。這一個課程可以 參考這裡 不過在一個段落結束時我通常也會告訴他們,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跨載具,不管你是用行動裝置,或是用pc,應該都要可以使用。這樣的通用型設計可以嘉惠更多的人,也可以讓學生的數位應用不會受到載具的限制。 認知與技能的東西並沒有辦法維持長久,因為 人們會贊同你的意見,但是還是按照自己的邏輯做事 ,所以所謂的「情意」,更直接的說法應該就是認同後在內化成自己的思維。寫到這裡您應該可以清楚,這個很難完成,所以能夠說服多少人就說服多少人,跟你意見相左的人也無所謂,只要跟想法意見相同的人一起執行就好了,沒有必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改變真的需要時間,而且一定要等到一定的時間,所以小規模的推動也不錯,你也能給其他願意

公視人間相對論-褚士瑩&李偉文

褚士瑩和李偉文兩個人都是台灣公民思考指標性的人物。李偉文創立荒野協會,並且帶動志工服務潮,褚士瑩則讓台灣人更加了解NGO,也讓更多人跨出台灣成為國際社會的參與者。今天,我去運動時聽他們兩人對話,裡面有些很有趣的東西 李偉文帶褚士瑩去清除布袋蓮,褚士瑩認為或是可以用非人力的方式投入,例如某些魚類或是象鼻蟲,如果可以考慮到生態不致於失衡的狀況下,或許可以用自然生態平衡的方式來思考,而不是人為的方式來調控。李偉文說,關鍵不是布袋蓮,而是實際工作對於志工觀念及未來的改變,很多事情是一定要動手做,而且持續做才會有些改變。 褚士瑩又說:「他有時候認為有機的耕作方式未必是一件絕對對的事情,例如用辣椒水驅蟲。用農藥,蟲或許很快的死亡,但是辣椒水,蟲會像我們吃了很多辣家一直拉肚子般,最後脫水而死」就我們人類的範圍來思考,或許這無關緊要,但是站在尊重生物的立場上,或許我們可以用其他更友善且不會危害到人類的方式來處理。 楮士瑩的旅遊觀也是很有趣的,他說旅遊的目的不是流浪,而是要去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在目前所處的環境找不到,一定要透過旅行追尋。我想這有些道理,有時候即便是旅行到特定地方也未必找得到答案,反而是回程會是再處在自己原本的環境中就頓悟了。所以旅行應該是個催化劑吧!找到答案的催化劑。 最後也個很有趣的東西也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他說:「去到哪裡我都是外人,我也不會想刻意融入,我只是做當地人無法做,而是只有我外人才可以做的事情」。這個在我的思考裏一直是很困惑我的事情,因為以一位參與田野的人來說,最難的就是不要變成小王子裡面那隻狐狸眼中的小王子。他舉的例子也很好,他去的地方是金三角,要請農民放棄種罌粟,改種其他作物就必須要給他們相對的經濟支持,必須思考農民技能、植物的生長週期、當地狀況(戰爭交通中斷)、植物特性(需要大量水的茂谷柑就不適合)……等等,所以他們後來選擇精油植物,也順便解決了當地登革熱的問題。 今天收穫真的是很大阿!也很推薦大家把這則影片放在教學中,因為裡面有很多可立可破的對話,對於提昇學生的後設認知,一定會有幫助。 影片連結

上網的安全

澳洲人寫了一些文章,寫得很棒 網址在這裡 http://www.education.vic.gov.au/management/governance/spag/curriculum/safety/techsupport.htm 其中提到了兒童上網的安全性,這個我十分的贊成啊 ! 因為電子書包買了後,小孩子難免會上網,與其一味禁止,還不如有效管理 所以文中提到說,小朋友上網要注意 到隱私權、著作權、安全及負責任的行為 ,在保護自己隱私方面,更提及了小朋友可以簡單的將自己的網路應用隱私權劃分為 A. Me: 我自己獨立且自主的空間 B. WE: 我和我認識的人共有的空間 C. SEE: 給你全球的參與者的空間 寫得簡單易懂啊 ! 但是外國文獻讀起來 畢竟有一點距離 因此推薦給各位家長這份文件 http://www.ticrf.org.tw/chinese/download/internetCheckSelf.pdf 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您小孩目前上網的方式安不安全喔 ! 也給您一些維護孩子上網安全的建議。

Youtube 英語影片聽力解決方

你這個爛聽力 對啦!如果我的聽力不爛,我不會找到這麼多輔助工具 --------------------------------------------------- 以上純屬模仿那些年.... 回到正題 我最近看到一些有趣的影片 不過我的聽力真的是爛到爆!所以就只好借助YOUTUBE本身的語音辨識功能,然後將字幕撈出來 所以有下面的東東 1 00:00:01,199 --> 00:00:04,569 I'm getting mr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bout my flipped classroom 2 00:00:04,569 --> 00:00:09,940 this question comes from bill Minister what students don't watch the videos 3 00:00:09,939 --> 00:00:13,820 well this is alway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first I think you have to 4 00:00:13,820 --> 00:00:15,880 require something at the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hey 5 00:00:15,880 --> 00:00:19,810 arguing in part that their interact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so I have them take 6 00:00:19,809 --> 00:00:23,129 yes that might look different for each teacher I expect them to 7 00:00:23,129 --> 00:00:26,559 copy on definitions copy down a couple examples in 不過我的朋友蠅狼告訴我,這個字幕有錯 所以我們修正為用HTML5版的youtube, http://youtube.com/html5 ,在影片的右下角就會有一個「設定」的按鈕,可以選擇 0.5倍速播放再加上字幕,應該就可以聽得

讓思考自由的教學方式

偏鄉兒掌鏡 照片傳達心願 自組電腦 學當記帳士-- 雲科大暑期營隊 學童從CEO角度看世界 學童拍微電影 行銷家鄉特色 就讓我想起以往在學校教攝影課的日子 ,雖然蠻辛苦,但是也很好玩。辛苦的是,要整理近二十台相機,還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如果遇到大太陽,一天資訊課排下來瞬間就變黑人啊! 不過當我發現學生經過指導後,可以拍出來不錯的相片,也可以開始思考怎麼應用手中及家中的「傻瓜」相機,甚至教導家長使用時,我就覺得這門課給我收穫真的是太大了。 我最感動的例子是有一個被同學排斥的學生,本來很沒有信心。但是,當我們上課一起分享攝影作品時,他的作品也是最被同學讚嘆的。可能是因為這樣的信心,我發現在攝影課中,有些同學會草草按下快門結束作業,但他卻總是願意花時間想想光線,想想構圖,也為那台沒有防手震的相機找到適當地支撐點,細心的拍下作業。期末的時候,我們幾位老師票選,他的作品得到第一名,也拿到了屬於他的獎品,那個時候,我覺得我比他還高興。 是阿!每個小孩都有一片自己的天,如果今天只有一些制式的課程,表現傑出的孩子應該也會只是固定的那一群人,但如果我們老師可以多設計一些讓更多孩子可以發揮的課程,不論是對我們或是對孩子,都應該會是值得回憶的美好經驗。 特別是影像方面的課程,算是比較高層認知的教學設計,因為除了技巧,有時候仍會有認知和情感上的思考與反饋呈現在自己的作品上,這種課程是我們一般課程很難給予的,這也是我今天特地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 首獎作品

五下資訊課-2

昨天,紮紮實實的RUN了一次CODE.ORG的課程,並且試圖去揣摩學生在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想法有點改變了-一學期應該上得完。因為它的測驗與測驗間觀念的改變相當的細微,甚至有些部分只是在一點小的延伸(例如改變變數),因為他大概希望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讓學生藉由一點點的改變逐漸累積對程式碼的敏銳度吧! 而且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幾何相關的程式應用中,學生的方向感比較難掌控(這在Light-Bot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必須花一點時間跟學生解釋方向的轉換,最好的方式是讓它們用手直接旋轉虛擬人物的方向,判別是順時鐘或是逆時鐘),到角度那一塊的時候,很多學生更是混淆了,因為以往幾乎看的都是側視圖,一下子變成俯視圖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啊! 所以,過關其實不是很難,重點是在-讓學生討論及讓他們整理自己的策略(筆記,或是利用學習單引導)以便可以在後續引用,還有每個關卡的最後都有一個做自己作品的時間,這一塊大概需要花一點時間讓它們做指定作業,做完之後再讓他們做自選作業會比較好,因為......作業的自由度太大了,如果沒有指定作業,可能會無法知道學生到底學到甚麼。不過指定作業的出法應該循序漸進些,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也應該給一點點的空間。 我的想法是,一開始可以先給幾個空格,接著給更多空格,當學生孰悉後就可以放空白囉!或是倒過來做,在限定時間內給專家的關卡,如果沒有過關,就降成熟手,再沒過關,就降成生手。兩種芳手都可以嘗試做做看,因為其實每個班級也未必通用同一種方法,班上的學習習慣不同,要處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囉!

網路社群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功用及實踐

這篇文章其實在我心中醞釀了很久,今天剛剛好遇到下雨天,坐著庭院乘涼時心思一轉,就拿著筆在紙上亂畫一通,也就寫出了這一篇文章。我想,我會想寫這樣的文章是有一些觸發點的,不過比較引發我想寫這篇文章慾望的大概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最近一直在講述教學與自學資源,當我講到最後,總會提到社群的事情。因為再怎麼會蒐集資料的人,如果只是一個悶著頭做,所能做的真的有限,但是如果可以多一些夥伴,那您的觸角真的可以伸的很遠,不只是專,而且還可以廣。 第二件事是我一個工作上的夥伴今年考上正式教師,他對於即將到來的教師生涯還蠻擔心的,所以一直想找些人請益,所以我介紹他加入了一些社群,希望藉由社群的力量來解決他日後遇到的問題。但是我也想,他會有,其他新手教師應該也會吧!所以這個原因也讓我想寫出這一篇文章。 第三件事就是我今年擔任口考委員,其中有一位考生說在偏遠地區無法獲得專業資訊的交流,所以希望進入高雄市區,以便延續專業知識的交流管道。我想這個問題或許存在,但是如果可以善用網路的話,這個問題應該也可以有效紓解,所以又多了一個寫這篇文章的理由。 我為了這個作法畫了一張圖,不過這張圖我們事後再來討論吧!因為,我想先聊聊以往沒有網路社群時,我們的資訊交流方式如何進行,我大概歸納為以下幾項: 1. 觀察:觀察同事的專長,然後偷學。 2. 請教:直接去問同事囉!不過需要一點勇氣,特別是年長對年輕,資深對資淺,倒過來亦是,只不過好一點而已。 3. 讀書:書中自有解答,但找到解答後,還得自己領悟,也缺乏人指導。 4. 上網查:有GOOGLE大神我就不怕,不過缺乏系統,也無法問深入問題。 那……有了網路社群可以做到哪些呢?我也小歸納了一下 1. 協同工作。 2. 分享,也擴大了自己知識的接觸面,特別是異質社群,大家背景不同會更有趣。 3. 鷹架:本來自己僅提出一個問題,但經過討論與分享後,得到意外的收穫。例如我就從阿寶老師那裏得到翻轉教室的概念。而且討論可以擴大,當然也可以聚歛,甚至是澄清。有些自己的教學設計或是思考,搬上社群後,因為社群參與者的意見,讓自己可以深入且更多向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想要參與網路社群,那您或許可以怎麼做,以下是我畫的建議圖: 這張圖很簡單,第一層是途徑。你可以經過搜尋

關於五下資訊課的設計心得

今天我花了幾節空堂的時間來設計五下的資訊課,我想要以CODE.ORG為主體,設計一個五年級學生可以真正學到資訊科學、簡單函數、遞迴、判別式的教學設計,沒想到設計下去問題真的不少啊! 玩下去才發現,這個課程號稱20小時,但是如果真的要跑20小時,肯定是跑不完的,因為我們需要給學生一點點的時間停下來思考、發表( 可以參考小P老師這一篇 ),再給它們加上一點點的挑戰,這樣子來講的話,我初估大概要40個小時,也就是2倍的時間才有辦法在每個階段完成後讓學生好好的反芻一下。 另外在能力指標方面也有個大問題,因為要自己設計課程,我就得去找能力指標來對應。一找,傻了。在我們的能力指標裡面用來檢視邏輯能力的指標微乎其微,所以我們被迫要湊一些指標,不然你把你 SCRATCH設計的指標拿出來看一下,應該也無法完全符應真實的狀況。但是我還是需要送審的,心一橫,就把 SCRATCH的拿來套用一下,反正那也是官樣文章,我自己在另外訂一份指標便是。 第三個問題是我希望在這過程中學生既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也有小組合作的可能,所以如何分組、如何界定何時獨自思考,何時小組討論、如何分組、分組時遇到沒有人要跟他同一組的狀況要如何排除、小組中每個學生的任務......林林總總問題,都會放進去我的思考中。這部分我會找章月鳳老師的資料來參考,再逐漸走出自己的路。 其實今天這樣翻下來,會發現CODE.ORG有以下的資源 每單元的教學設計-美國課程標準、十分完整、原文 影片-原文 活動 衍生參考的資料與網站 而且這些資源有的都還可以離線使用,真的是很不錯。 希望這個寒假我可以把這些資料都翻過一遍,真正做到上課和課後學生很累卻很充實,老師很忙,但是卻是真正在解答學生問題,激發學生高層思考。

說說閱讀網的設計

本市有個閱讀網,設計不錯,也有很多專家做了一些閱讀理解的題庫,昨天聽一位張老師講完後我都想進去看看了 不過有個設計不是很優!據說是計畫主持教授的堅持,他說一定要用學校IP才能使用,來避免家長幫學生做題目 好吧!我們以一般學校的配置來說 教室電腦 有,不過一班一台,你只有1/29的機會可以用 電腦教室 有,上電腦課才能用,電腦課是有教學設計的,所以白搭 所以,這種設計怎麼執行呢? 另外,這些精選出來的書是不是撥到學校了,每個學校的數量足不足夠,不足夠的話學生怎 麼去分配這些書呢?如果分配不到書,那設計閱讀學習單....的意義 還有學習單可以印出來寫嗎?全部都利用輸入方式的話,三年級以下的小朋友沒學過輸入,三年以上的小朋友下學期後輸入會比較順一點 以下這些問題我是有些解法,不過我不打算寫出來,畢竟規劃政策的人應該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等著民眾忘記或是要其他單位幫忙*** ............................ 我的想法 開放校外IP使用,但是過關的學生需要通過學校定期舉行的認證才能取得相關認證資格 圖書館也可以設置公共電腦區供學生上網測試 利用高市圖及國資圖的線上閱讀書庫(不限制閱讀數版),讓學生回家時可以閱讀,在校可以利用公用電腦閱讀 三年級以下可以自行列印閱讀學習單,或是以選擇題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