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89-思考科技的應用之前,也該思考科技的應用之後

某天晚上,習慣性的去看一下TED有沒有一些新的影片可以看。無意間,看到這一個標題

"The problem with "trickle-down techonomics"

似乎頗有趣,確又不知道真正的意旨,所以就進去看看吧!看了後只能大推,也因此寫下這一篇文章。

一開始這一段話就很有力量

如果我們對於科技有益之處的看法是錯誤的, 或許它有時反而傷害了我們立意要幫助的社群呢?

做為一個推動科技應用的個人或是公務單位,我相信在一些科技應用設計之初,出發點絕對是良善的。不過可能因為行政決策的時間過短、沒有收集到適當的資訊、忽略了現實環境的狀況……等等因素,設計出了不適當的政策,因此造成反效果,反而傷害了我們要幫助的族群。

把上面那段話推到台灣現在的教育現況,也讓人心有戚戚焉。例如,在近年來資訊融入教學喊得震天價響,而思考資訊融入教學推動的過程中,最快的方法就是透過研習。但是在規劃研習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一場(組)研習的執行後,我們希望帶給老師什麼訊息?這些訊息可以被留駐嗎?有沒有可能在教學現場產生改變?當老師有問題時可以找到支持嗎?還是我們只是想把研習辦完,處理完上級交代的KPI就好了?

長期以來的觀察,我比較悲觀的認為,我看到現在多數的執行機關抱持的是將KPI達成即可的觀念。但我們有辦法苛責嗎?我想很難。因為如果一開始規劃就只是為了滿足政策的期望,那你只會贏來符合政策預期的數字。以前我也會在研習前很認真的提出表單請參加研習的老師、校長填寫,希望設計出一個符合教師需求的研習,但是常常結果是失望的。因為參加研習的人如果是被迫來的,他們只想把時間度過,然後回到生活的正軌上,不再被這些擾亂教學現場的政策研習困擾,所以對於額外的請求,反應自然冷漠。但是,雖然狀況是如此,有時候還是可以反轉的,如何反轉呢?那就是認真對代研習這件事情、並且不再一味相信政策,回歸到教學真正的需求上,那麼你便會贏來老師們認真的眼光。

例如,我這兩年經常去各縣市推動公共圖書館數位應用課程,也曾遇到老師一進研習教室就聊天、縮到角落、或是拿起作業本來改的狀況,我也不怪他們,因為他們並沒有接觸過這個研習的內容,所以認知上,只要人到現場應該就可以了,對這場研習也沒有過多的期望。

這時候,開場前15分鐘就是決定勝負的時間了。在這15分鐘內,我會盡力拉攏願意學習的對象,我會提到

  1. 這個研習對你有什麼用?(生活面)
  2. 目前你的現況可以透過這個研習改善什麼?
  3. 回到教學面,你可以幫助很多資源不足的孩子?
  4. 其他教學現場,老師透過類似的資源如何幫助孩子?

我想進入教育界的人很多都抱持著理想,雖然有時候被現實磨得遍體鱗傷,但是能夠幫到學生與大環境,而且也能讓自己成長的事物,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另外,滿足政策需求的必要性是有的。進入過教育行政單位的人,不會天真到認為可以完全的不理會政策。不過政策是一時的,真正的需求才可以永續經營。上面的計劃通常都會有KPI,依我的習慣,我會用最小的努力及資源耗費完成KPI。接著多出來的資源就可以來投入一些較長久的計劃。這是一種妥協嗎?是的,是一種妥協,不過那種妥協的背後,是希望善用資源經營更大的理想。

另外,演講中我聽到下面這些例子,用來說明科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問題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的家鄉-費城: 我最近去那裡的一個公立圖書館, 他們也正在面對生存危機。 公共資金在萎縮, 為了能繼續開放和提供相關服務, 他們只能盡量減少所佔的面積. 他們的解決的方法之一是 將許多書數位化後,送到網路雲端。 這對大多數的小孩是很好的,對嗎? 你可以在家裡就可以閱讀這些書。 你可以在去學教的路上 或在學校裡做研究。 但是有兩個大前提, 第一,你的家裡必須有網路; 第二,你必須有手機可使用。 在費城,許多小孩沒有這些。 所以他們的教育經驗 在圖書館完全成為雲端化以後 會變成如何呢? 實體圖書館以前是教育裡 最基本的部分。 這些孩子們如何維持競爭力呢?

最後的一個例子, 是在世界另一邊的東非。 那裡曾大力推動將土地所有權數位化, 理由如下: 在移民的社區裡,老一代的逐漸死去。 最後由於保存紀錄不佳, 導致許多土地所有權的爭議。 所以他們大張旗鼓地 將這些資料放在網路上, 以追蹤個別土地的所有權紀錄。 他們將這些資料放在網上的雲端, 讓有關社群可以使用。 但是實際上,出乎意料的是, 風險投資家、投資者、房地產開發商人 開始猛撲進來, 從這些社群買入這些土地。 因為他們能夠運用科技 和網路連結來達到這些目的。

我就想起我為何要推動公共圖書館的數位資源以及一些堅持。我推動的理由主要有下面幾點:

  1. 不該因為購置數位圖書經費的有無造成數位閱讀的落差。
  2. 數位閱讀應該延續,即便是脫離學生身分後。
  3. 一個量多質精的資料庫,應該更廣泛的被看見與應用。更何況,台灣比費城好很多。昨天去台東講課,很多老師也同意學生找到公共網路點不是問題,要找到能夠用的平板做離線閱讀,或是利用學校資源做數位閱讀也不會有太大困難。
  4. 不管是生活或是學習上,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的應用是一種全齡沒有限制的應用,甚至盲生也可以透過多媒體的應用,來滿足閱聽的需求。

另外我也有一些堅持

  1. 沒有辦法讓多數人享用的公共圖書館資源不推,所以我自己家鄉高雄市的圖書館,到目前為止,我都不願意為它做完整介紹。何時介紹呢?等我們開放給全台民眾使用再說。
  2. 鎖定區域使用的服務不推,有些書庫會鎖定地理位置,只有該縣市民眾才能使用,這種服務我也絕對不推。

最後影片下了這樣的結論

所以,我要鼓勵大家, 當你在想下一件大發明時, 作為企業家、公司總裁、 工程師、製造業者, 也考量一下你們創造的東西 會不會產生意外的後果。 因為真正的創新要找到 能夠利及所有人的途徑。

是阿!我也在持續觀察自己做的,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初心動念,更符合多數人的利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教學好幫手-圓剛無線麥克風介紹

你教學時會用麥克風嗎?我會,而且我習慣使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的教學中有分組,我常常必須到各組去指導學生,有時候也會讓學生發言,所以我需要一組可以在教室到處走動時使用的麥克風。 而且身為一個實作課程的老師(我上的是資訊課),我更需要可以隨時讓我空出雙手的麥克風。這樣子才不會在操作時因為放下麥克風而使得自己的音量太小,讓較遠的學生無法聽清楚。 在這種需求下,剛剛好有機會可以測試一組圓剛的產品,所以就來試試看吧! 一開始開箱時我就注意到這一支收音麥克風,麥克風的部分做得很精緻,感覺收音會很不錯。(後來發現收音真的不錯,即便是用領夾,也不用刻意靠近麥克風) 供電利用一般常見的 Micro USB,這樣很方便,就不用老要帶個很大的變壓器 電源啟動的靈敏性很高,一按下後幾乎馬上就能透過2.4G連線了。也可以在收音麥克風上直接調整音量 體型還蠻迷你的,夾在領子或是衣服上幾乎感受不到重量 再來看一眼整體造型吧!設計感真的不錯,雖然這種塑膠會有指紋沾附問題,不過還可以接受。 原廠也提供了頸帶,可以戴在脖子上,我試過效果還不錯,官方的建議麥克風距離嘴唇最好不要超過6英吋,確實在這個距離內的收音很不錯。 另外有個接收器,也是小小一個,造型精簡,只有開關、電源及音訊輸出端子 變壓器也是小小一個,插頭可以收折得很平整 音訊輸出線 因為無線麥克風使用2.4G,所以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他跟AP放在一起啊!(我之前就是放在一起,結果老是會斷訊,還碎碎念了一番,結果是我自己搞錯,真的是很對不起啊!XD) 音訊線一頭接在 MIC OUT 一頭接在教室的擴音系統即可。我蠻喜歡這種設計的,因為在學校內可以帶到哪裡用到哪裡,也不用特別安裝甚麼。不過連接起來有點小雜音,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如果要降低雜音,我看要來處理一下我們的擴音系統啊! 另外一個比較困擾的就是無線麥克風走到喇叭下面會有尖銳聲音。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是調大音量的時候由擴音器上調整。果然這樣做了之後,尖銳聲音幾乎聽不見,不過你不要白目地在喇叭正下方講話啊!這樣子尖銳聲音便會再出現 連線速度超快,一旦開關的綠燈由閃爍到恆亮就表示連線了。我試過很多次幾乎都是打開收音麥克風的電源鍵後,就會立刻連線。至於連線...

在iPad上做電子書

http://list.ly/list/3QW-book-creation-on-the-ipad 我自己在iPad上試過,雖然沒有辦法做出很複雜的電子書,不過用來表達意思,增加理解也是夠了。我覺得可以適當跟閱讀結合的話,讓小孩子用數位說故事的方式來運用這些APP,應該會很不錯

152 高雄市學生資料轉換進入classdojo

開學前我習慣會將學生資料轉進 classdojo班級經營系統,透過科技的輔助來瞭解學生的表現。當學生人數很多時,使用excel匯入是個好方式,不過classdojo的excel匯入卻有些小竅門,剛剛好要做SOP,所以也就稍微記錄一下囉! 一開始我會從校務系統匯出學生資料 刪除掉不必要的欄位 (用ctrl+滑鼠左鍵選取欄,選好後,右鍵選擇刪除) 選擇座號欄位,點選右鍵,選擇儲存格格式 選擇文字(因為classdojo需要用公式來結合一些欄位資料,如果沒有用文字,而用數值的話,會發生結合過去的資料依舊會抓數值,我們前置的0會消失)後確定 另外把01~09調整好(先輸入01和02欄位,然後選取2個欄位,按住右下角的十字往下拉到09出現。另外,因為中間有跳號,如果一路拉下去號碼會不對,所以我只處理到09) 輸入公式 =0&” “&座號欄位&姓名欄位 出現這樣的樣式 0 0*姓名,就可以順利匯入classdojo,並且讓學生依據座號排序出現 另外,如果需要匯入英文名字(有位英語老師的需求),可以將公式寫成如下,就可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