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057-漫畫裡的文化比較觀點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漫畫和小說,在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閱讀指導教育和年齡限制考量,所以有機會我就抓起一堆書來看,或許當然會覺得有點超齡,但是現在想想還蠻不錯的,因為沒有限制,所以閱讀無限自由。
像是昨天,我就抓起我好久沒看的漫畫 "匠三代"來看,看著看著突然想到了所謂的"國際教育"。雖然到目前我還不是很懂國際教育的範疇為何?不過我心中卻有我自己一套國際教育的觀點,在這些觀點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比較"。這個名詞或許有點深奧,用比較簡單一點的說法來說,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思考自己和別人的異同
這句話裏的"立場"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是裏面卻包含了文化、生活哲學、社會氛圍、環境……等等因素,因為所處的自然及人文環境的差異,不同個體所衍生的立場其實差異會很大。簡單來說,光是一個"吃鯨魚肉"這件事情,在西方社會認為罪不可逭,是野蠻和對環境不友善的象徵。但是在日本一些把捕鯨及吃鯨肉當作歷史的村落來說,這個是"生活"。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因為生長環境不同所造成的立場差異(我今年夏天去京都鄰近的小村鎮用餐時,菜單上就赫然出現"鯨肉"。不過那可不是大餐廳,專門吃鯨肉用的。那只是一家小食堂,吃的都是鄉野小菜。所以當鯨肉出現在菜單上,而且也沒有季節限定時,應該就表示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如果要解決差異,從各自的立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是要跳到更高的層次思考,我不要A立場,也不要B立場時,我有沒有辦法生出一個大家都不抗拒的C立場(愛因斯坦:我們無法用創造問題的頭腦來解決問題)。但是C立場的產生前提是我們必須了解雙方的立場啊!
講完了立場,再來思考"自己與別人的異同"的部分。我們怎麼發現自己跟別人不同呢?多數是因為衝突。這種衝突可能來自於人與人,也可以是自己與自我的對話。想想我們從小到現在,思考跟別人的差異時有時候是來自於自我觀察,將一個約定成俗的基準放在不同個體上衡量,就產生了差異感。但是這種基準並非絕對的,也就是說,我們和別人的差異,可能會因為你所處的時間與地點而改變。因為地點和文化因素所產生的異同,再加上表達而出的立場與價值觀,就是我們要去思考"地球是平的"這件事時,所必須優先考慮的部分。唯有在此基礎上產生認知,才有可能因了解異同,進行換位思考。
但是,一個小朋友或是對抽象文字與邏輯思考並沒有太多好感的普通人,怎麼去獲得一些自己所處環境以外的文化比較知識。我覺得漫畫書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途徑。因為多數以圖呈現,所以較為具體。因為文件簡短,所以必須以精鍊文字闡述作者心中欲表達的纖細內涵,因為取材都會有時空的設定,所以地域性的,時間性的場域特質也會被彰顯,這也是我覺得可以導入國際教育給更多無法對抽象文字產生好感的民眾的理由。
今年我就做了個小嘗試。我試著用一部 日本漫畫 "銀之匙"來倒入我們的資訊課程,雖然使用的是動漫,不過在紙本表現上也是同樣精彩。對於台灣與日本的學生來說,升學考試都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壓力,而升學這把尺,似乎在台日兩地都能刻板的學生畫分為社會上認知的有前途與沒前途兩類。主人翁八軒原本只是為了要逃避父親的壓力與哥哥的成就,沒想到陰錯陽差,竟然發現努力工作的農家,經常面對的卻是破產的威脅與較低的收入。所以他開始思考,如何幫助他的同學及他所認識的人......
透過適當的引導,學生發現有同(升學壓力),有異(日本的學習分流與對職人的敬重)。也在其中學習到一些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接觸不到的經驗(農家的生產活動),並且在有歡笑及有悲傷中,願意去思考自己的未來。課程結束後,孩子們的學習還持續著,也會來跟我討論他們追漫畫的進度。或許這些東西不會那麼快萌芽,但是我想,會的,一個種子種下去了,只要遇到適當的時機,應該就會茁壯。
像這樣的漫畫不勝枚舉(抱歉,我多半看日本漫畫,所以用日本漫畫舉例)
匠三代:講的是工匠追逐工作意義的故事,也提到深川八幡的文化、工匠精神的追求,甚至說到311後人民的自省。
烘焙王:講的是麵包,卻包含了很多愛、勇氣、誠實、堅持的故事。更有趣的是講到東西方人對食物的特殊觀點。
其他例如藏人、神之雨下、大使的料理人、妙廚老爹、咖啡時光、東京書店奮鬥記……等職人漫畫,都是入手多元文化及比較觀點的好教材
這裏有一份在大學開課的內容,可以參考一下
最後,回到我的主題。很多漫畫中確實都存在著很多的文化比較,因為對異文化的認識,進而思考我們的文化內涵。甚至是透過對於國外狀況由瞭解與關心進而參與,也是由知到行的實踐。所以,我想有機會不妨試著用用漫畫,作為國際教育中的教材,看看能不能在文字與真實影像之外,創造一個有點模糊卻更有思考空間的媒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教學好幫手-圓剛無線麥克風介紹

你教學時會用麥克風嗎?我會,而且我習慣使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的教學中有分組,我常常必須到各組去指導學生,有時候也會讓學生發言,所以我需要一組可以在教室到處走動時使用的麥克風。 而且身為一個實作課程的老師(我上的是資訊課),我更需要可以隨時讓我空出雙手的麥克風。這樣子才不會在操作時因為放下麥克風而使得自己的音量太小,讓較遠的學生無法聽清楚。 在這種需求下,剛剛好有機會可以測試一組圓剛的產品,所以就來試試看吧! 一開始開箱時我就注意到這一支收音麥克風,麥克風的部分做得很精緻,感覺收音會很不錯。(後來發現收音真的不錯,即便是用領夾,也不用刻意靠近麥克風) 供電利用一般常見的 Micro USB,這樣很方便,就不用老要帶個很大的變壓器 電源啟動的靈敏性很高,一按下後幾乎馬上就能透過2.4G連線了。也可以在收音麥克風上直接調整音量 體型還蠻迷你的,夾在領子或是衣服上幾乎感受不到重量 再來看一眼整體造型吧!設計感真的不錯,雖然這種塑膠會有指紋沾附問題,不過還可以接受。 原廠也提供了頸帶,可以戴在脖子上,我試過效果還不錯,官方的建議麥克風距離嘴唇最好不要超過6英吋,確實在這個距離內的收音很不錯。 另外有個接收器,也是小小一個,造型精簡,只有開關、電源及音訊輸出端子 變壓器也是小小一個,插頭可以收折得很平整 音訊輸出線 因為無線麥克風使用2.4G,所以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他跟AP放在一起啊!(我之前就是放在一起,結果老是會斷訊,還碎碎念了一番,結果是我自己搞錯,真的是很對不起啊!XD) 音訊線一頭接在 MIC OUT 一頭接在教室的擴音系統即可。我蠻喜歡這種設計的,因為在學校內可以帶到哪裡用到哪裡,也不用特別安裝甚麼。不過連接起來有點小雜音,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如果要降低雜音,我看要來處理一下我們的擴音系統啊! 另外一個比較困擾的就是無線麥克風走到喇叭下面會有尖銳聲音。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是調大音量的時候由擴音器上調整。果然這樣做了之後,尖銳聲音幾乎聽不見,不過你不要白目地在喇叭正下方講話啊!這樣子尖銳聲音便會再出現 連線速度超快,一旦開關的綠燈由閃爍到恆亮就表示連線了。我試過很多次幾乎都是打開收音麥克風的電源鍵後,就會立刻連線。至於連線...

在iPad上做電子書

http://list.ly/list/3QW-book-creation-on-the-ipad 我自己在iPad上試過,雖然沒有辦法做出很複雜的電子書,不過用來表達意思,增加理解也是夠了。我覺得可以適當跟閱讀結合的話,讓小孩子用數位說故事的方式來運用這些APP,應該會很不錯

023-Google Classroom-為何需要一個Gafe帳號

GAFE=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因為諧音跟我喜歡的加菲貓很像,所以就用這一個囉! 為何需要一個GAFE的帳號呢?它和GMAIL帳號有什麼不同 一個GAFE帳號的基本配備大概如下,google+需要填入年齡資料才能使用 相片功能會綁Google+,點選Classroom就會進入教室 30G的網路空間 Google 雲端硬碟裡的線上文件功能 文件 簡報 表單 其他 其它 GAFE和Gmail最大的不同是它由學校管理,所以大量新增、管理以及做內部聯絡十分方便,不過功能上就沒有像完整的Gmail那麼齊全。 而且老師如果是為了使用Google Classroom而要去申請這個mail,那麼請注意 你的電子郵件”@”後面的英文網域要和學生一模一樣 不然……你開的教室是無法使用的(沒有學生的教室是在開心酸的嗎?) 而且學生的帳號也要加入 這些都要靠學校的網管大人了 另外也要幫忙檢查一下學生的照片上傳功能可不可以使用,這個很重要喔!因為學生的作業交照片的機率也是很高的阿!(學生如果沒有申請google+的話理論上是不能用相簿的) 不過勒!小學生未滿13歲,所以基本上是不能使用google+。那......要怎麼辦呢?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我們可以使用picasa,Google這個服務其實還沒關起來。你可以使用以下網址進入 http://picasaweb.google.com/ 在那裏就可以使用相簿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