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075-五吋手機的冒險錄製完成(Android Only)

花了很多的時間,就是為了答應過朋友的事。大概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吧!總算把這個議題處理完了,接著把這些素材組成課程,再交給朋友就可以CLOSE起來了。

以下是這個議題裏會用到的APK

所有APK連結

  1. 語文工具類
    1. 國語
      1. 萌典
      2. 兩岸詞典
      3. 成語辭典
    2. 英語
      1. 英漢字典
      2. voicetube影音字典
      3. google翻譯
      4. voicetube
      5. Quizlet
  2. 歷史工具
    1. 中國歷史事件
    2. 歷史年代表
  3. 儲存工具
    1. google雲端硬碟
  4. 記事工具
    1. skitch
    2. keep
    3. workflowy
  5. 文件閱讀工具
    1. foxitpdf
    2. wpsoffice
  6. 資訊閱讀工具
    1. pocket
    2. flipboard
  7. 延伸閱讀工具
    1. TED
    2. 維基百科
  8. 工具APP
    1. QRCODE-QuickMark
    2. 計算工具
    3. 計算器PRO
    4. myscript calculator
    5. 專注工具-clear focus
    6. 台灣樹木圖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教學好幫手-圓剛無線麥克風介紹

你教學時會用麥克風嗎?我會,而且我習慣使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的教學中有分組,我常常必須到各組去指導學生,有時候也會讓學生發言,所以我需要一組可以在教室到處走動時使用的麥克風。 而且身為一個實作課程的老師(我上的是資訊課),我更需要可以隨時讓我空出雙手的麥克風。這樣子才不會在操作時因為放下麥克風而使得自己的音量太小,讓較遠的學生無法聽清楚。 在這種需求下,剛剛好有機會可以測試一組圓剛的產品,所以就來試試看吧! 一開始開箱時我就注意到這一支收音麥克風,麥克風的部分做得很精緻,感覺收音會很不錯。(後來發現收音真的不錯,即便是用領夾,也不用刻意靠近麥克風) 供電利用一般常見的 Micro USB,這樣很方便,就不用老要帶個很大的變壓器 電源啟動的靈敏性很高,一按下後幾乎馬上就能透過2.4G連線了。也可以在收音麥克風上直接調整音量 體型還蠻迷你的,夾在領子或是衣服上幾乎感受不到重量 再來看一眼整體造型吧!設計感真的不錯,雖然這種塑膠會有指紋沾附問題,不過還可以接受。 原廠也提供了頸帶,可以戴在脖子上,我試過效果還不錯,官方的建議麥克風距離嘴唇最好不要超過6英吋,確實在這個距離內的收音很不錯。 另外有個接收器,也是小小一個,造型精簡,只有開關、電源及音訊輸出端子 變壓器也是小小一個,插頭可以收折得很平整 音訊輸出線 因為無線麥克風使用2.4G,所以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他跟AP放在一起啊!(我之前就是放在一起,結果老是會斷訊,還碎碎念了一番,結果是我自己搞錯,真的是很對不起啊!XD) 音訊線一頭接在 MIC OUT 一頭接在教室的擴音系統即可。我蠻喜歡這種設計的,因為在學校內可以帶到哪裡用到哪裡,也不用特別安裝甚麼。不過連接起來有點小雜音,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如果要降低雜音,我看要來處理一下我們的擴音系統啊! 另外一個比較困擾的就是無線麥克風走到喇叭下面會有尖銳聲音。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是調大音量的時候由擴音器上調整。果然這樣做了之後,尖銳聲音幾乎聽不見,不過你不要白目地在喇叭正下方講話啊!這樣子尖銳聲音便會再出現 連線速度超快,一旦開關的綠燈由閃爍到恆亮就表示連線了。我試過很多次幾乎都是打開收音麥克風的電源鍵後,就會立刻連線。至於連線

認識code.org

昨天跟一位熟悉的朋友對 Code.org 有了一些對談,我想他提出的論點或許也是有些夥伴的疑惑,所以就把我的解答再說一次 code.org登入不需要電子郵件,但是有會更好,因為學生忘記密碼可以自己處理 code.org有完整的 教學設計

155 跨域學習的必要

有一次我看了木村演的Hero2的其中一集,在那一集中木村為了案件的調查,自己重新去學習專業知識,最後當然也順利破了案。我當時的感想是,這應該是戲劇效果吧!只要問一下專業人員就可以釐清這個疑點了啊!不過最近因為跨域和素養很熱門,又讓我想起了這個梗,只是現在在思考一下自己去學習或許是必要的。 為什麼呢?我舉我自己野調的一個例子來說好了。在進入野調現場前,我們必須做大量的文獻閱讀,盡可能的蒐集資料以便能夠想到可以研究的問題,也為自己累積足夠的背景知識。剛剛好,我那一陣子都在研究原住民的陶器,如果光是從文獻上去看再去請教專家,我覺得觀點會被限制住。不過那時候我的問題產生倒還蠻輕鬆的,因為大二修過一年的土屬工藝,讓我知道一個陶器的形成有以下基本要素: 陶土:如果陶土不是產在當地,那勢必要有貿易路線,如果有貿易路線,那村落中應該會有一定數量的輸入品。 窯:燒的方法還有分高溫燒與低溫燒,這個也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確認。如果檢視出來的陶器屬於高溫燒,而且數量不少,應該會有窯的遺址或是應該要有類似日本每年固定在哪些時間用類似大型篝火的方式來燒製陶器的製作方法(這個在妙廚老爹裏有敘述) 技法或是器具:是捏陶、圈條還是使用轆轤、或是其它器具形成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軌跡。如果是需要使用器具成形的陶器,卻找不到器具,那麼我就不能排除這些陶器可能是貿易品。如果再搭配第一項的變因,應該就可以找到更有力的支持證據。 最近看了濁水溪相關的研究,也發現了歷史學者除了研究歷史之外,如果要深入,對於水文、氣候變遷、糧食耕作、地質,也都必須瞭解,這也是一種跨域。也就是說除了在生活之外,許多的專業也都必須要適當的跨域,才能得到完整的面貌,甚至透過親身的體驗學習,才能得到深入的見解。如果在學生時期,能夠以專案為基礎,熟悉跨域的運作,不管是在生活或是專業的發展上,應該都能夠較快適應社會的快速變遷。 另外,我上次說,光是一顆咖啡就可以做一個跨域跨很大的課程。簡單來講,咖啡從生產就必須思考很多地科的因素。土壤、溫度,所有有關於生長的風土條件,都可以由地科甚至是從其它學科去思考。(有些遮蔭樹用芭蕉,在台灣也有人用檳榔) 接著可以思考公平貿易的問題,公平貿易真的是公平的嗎?你如果去查詢一下,會發現其實從網路上呈現的資料跟我們的認知或許也有一些差異。另外咖啡的運送、均質、販售(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