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24從棋靈王看人機一體的未來應用模式(沒看過漫畫你的閱讀人生會有點不完整啊!)

最近Alpha Go偽裝成一個網路身分 Master,在網路圍棋上連敗眾多高手,而這樣的劇情因為跟著名漫畫「棋靈王」(棋魂)的劇情很像,所以有人就把SAI(棋靈王中的主角佐為在網路上的分身)和A.I.連結在一起。

這也讓我想起,前一陣子一些商業雜誌提到A.I.時,多數的語氣都在警告人類,未來工作被A.I取代的機會很大,加上鴻海與台塑甚至中國的貨運業也大量運用大數據及A.I.在以往勞力密集的工作上,更增添了人類社會對即將來臨的A.I.一些莫名的恐懼感。不過後來學術界紛紛出來澄清這個疑慮,他們提出的主要論調有

1. 人類部份工作會被A.I.取代,但是也可能會產生新的工作。
2. A.I.在工作現場與人類應該會相輔相成,讓工作效率更高。

結論是不用太擔心,只要持續學習,便可以跟上潮流趨勢,不至於被A.I取代。

其實這些東西不用學者專家來說,很久之前「棋靈王」就告訴我們了。像佐為本身是個鬼魂,他沒有辦法進入人類世界,也就只能透過網路圍棋與棋界至尊塔矢名人對戰。在塔矢名人輸了之後,也依約退出所有的職業比賽,但是塔矢名人就此消沉了嘛?並沒有,有一位一直想挑戰塔矢名人王座的後輩倉田後來還是去找名人對戰,對戰完了之後,他說:「老師,你的棋變年輕了。」

是啊!如果你把SAI當作A.I.那麼A.I.的出現並不是打敗所有的網路圍棋高手,而是讓這些高手可以在歷練中越來越強、越來越進化,這不就是一種重生的感覺嗎?而且A.I.處理訊息的思維不同於人類,這也讓這些強手有了截然不同的對戰經驗,對強手來講,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不然怎麼會連老將聶衛平都那麼投入呢?所以我想或許再過一陣子,這些棋手的棋步也會變得越來越年輕吧!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男一 進藤光。阿光本來是很肉腳的,不過確實有他的天賦。但是如果沒有佐為每天跟他下棋,他不會越來越厲害。所以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是虛擬輔助學習吧!(如果鬼魂算是虛擬的話)由一個現實生活中不會也不能出現的人物,每天依據他的特殊狀況與之對戰。

當然在實體中阿光也很努力,他加入圍棋社,並且慢慢在沒有佐為的協助下,一步步學起。後來他也考上了棋院,在棋院中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逼著他一直向前,再加上佐為的協助,他的棋力慢慢到可以參加職業棋士考試的實力,這也是A.I與實體學習協作的完美呈現啊!只不過當佐為後來發現阿光的實力超越他時,他才赫然發現,原來我的出現是為了要成就阿光,這時佐為也就慢慢消失了,是蠻令人感傷的一段啊!

接著介紹另外一個男一 塔矢亮,一個集三千寵愛與天賦於一身的男孩。從來沒有敗過陣的他,輸給了佐為和阿光的組合(阿光只是輔助啊!),這也說明在A.I.的協助下,肉腳的人類也可以和高手一決雌雄。所以當A.I.暫時脫離,由阿光獨自對戰時,他發現我以前怎麼會下不贏這麼肉腳的對手,當下有種舉劍四顧心茫茫的感覺。

當時的他並不知道,他不是輸給阿光,是輸給阿光身後的佐為啊!不過當阿光從佐為消失後的痛苦中站起來的時候,桑原老師說的就證驗了。因為天才一定不能只有一個,要有對手才能讓天才再度成長啊!這時候塔矢也慢慢將蛻變後的阿光變成對手,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般的快速成長了。

從上面三段看起來最大功臣是誰呢?沒有錯,正是佐為、正是SAI,也正是最近令人與SAI聯想在一起的Alpha Go啊!從棋靈王的故事你也可以看出人類與鬼魂(人工智慧)其實是可以相輔相成、合成一體,往更高的成長(效率)前進的。所以誰說看漫畫不是正經閱讀的,我從看漫畫中學到的東西才多呢!重點是在於有沒有用心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教學好幫手-圓剛無線麥克風介紹

你教學時會用麥克風嗎?我會,而且我習慣使用無線麥克風,因為我的教學中有分組,我常常必須到各組去指導學生,有時候也會讓學生發言,所以我需要一組可以在教室到處走動時使用的麥克風。 而且身為一個實作課程的老師(我上的是資訊課),我更需要可以隨時讓我空出雙手的麥克風。這樣子才不會在操作時因為放下麥克風而使得自己的音量太小,讓較遠的學生無法聽清楚。 在這種需求下,剛剛好有機會可以測試一組圓剛的產品,所以就來試試看吧! 一開始開箱時我就注意到這一支收音麥克風,麥克風的部分做得很精緻,感覺收音會很不錯。(後來發現收音真的不錯,即便是用領夾,也不用刻意靠近麥克風) 供電利用一般常見的 Micro USB,這樣很方便,就不用老要帶個很大的變壓器 電源啟動的靈敏性很高,一按下後幾乎馬上就能透過2.4G連線了。也可以在收音麥克風上直接調整音量 體型還蠻迷你的,夾在領子或是衣服上幾乎感受不到重量 再來看一眼整體造型吧!設計感真的不錯,雖然這種塑膠會有指紋沾附問題,不過還可以接受。 原廠也提供了頸帶,可以戴在脖子上,我試過效果還不錯,官方的建議麥克風距離嘴唇最好不要超過6英吋,確實在這個距離內的收音很不錯。 另外有個接收器,也是小小一個,造型精簡,只有開關、電源及音訊輸出端子 變壓器也是小小一個,插頭可以收折得很平整 音訊輸出線 因為無線麥克風使用2.4G,所以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把他跟AP放在一起啊!(我之前就是放在一起,結果老是會斷訊,還碎碎念了一番,結果是我自己搞錯,真的是很對不起啊!XD) 音訊線一頭接在 MIC OUT 一頭接在教室的擴音系統即可。我蠻喜歡這種設計的,因為在學校內可以帶到哪裡用到哪裡,也不用特別安裝甚麼。不過連接起來有點小雜音,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如果要降低雜音,我看要來處理一下我們的擴音系統啊! 另外一個比較困擾的就是無線麥克風走到喇叭下面會有尖銳聲音。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是調大音量的時候由擴音器上調整。果然這樣做了之後,尖銳聲音幾乎聽不見,不過你不要白目地在喇叭正下方講話啊!這樣子尖銳聲音便會再出現 連線速度超快,一旦開關的綠燈由閃爍到恆亮就表示連線了。我試過很多次幾乎都是打開收音麥克風的電源鍵後,就會立刻連線。至於連線

認識code.org

昨天跟一位熟悉的朋友對 Code.org 有了一些對談,我想他提出的論點或許也是有些夥伴的疑惑,所以就把我的解答再說一次 code.org登入不需要電子郵件,但是有會更好,因為學生忘記密碼可以自己處理 code.org有完整的 教學設計

155 跨域學習的必要

有一次我看了木村演的Hero2的其中一集,在那一集中木村為了案件的調查,自己重新去學習專業知識,最後當然也順利破了案。我當時的感想是,這應該是戲劇效果吧!只要問一下專業人員就可以釐清這個疑點了啊!不過最近因為跨域和素養很熱門,又讓我想起了這個梗,只是現在在思考一下自己去學習或許是必要的。 為什麼呢?我舉我自己野調的一個例子來說好了。在進入野調現場前,我們必須做大量的文獻閱讀,盡可能的蒐集資料以便能夠想到可以研究的問題,也為自己累積足夠的背景知識。剛剛好,我那一陣子都在研究原住民的陶器,如果光是從文獻上去看再去請教專家,我覺得觀點會被限制住。不過那時候我的問題產生倒還蠻輕鬆的,因為大二修過一年的土屬工藝,讓我知道一個陶器的形成有以下基本要素: 陶土:如果陶土不是產在當地,那勢必要有貿易路線,如果有貿易路線,那村落中應該會有一定數量的輸入品。 窯:燒的方法還有分高溫燒與低溫燒,這個也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確認。如果檢視出來的陶器屬於高溫燒,而且數量不少,應該會有窯的遺址或是應該要有類似日本每年固定在哪些時間用類似大型篝火的方式來燒製陶器的製作方法(這個在妙廚老爹裏有敘述) 技法或是器具:是捏陶、圈條還是使用轆轤、或是其它器具形成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軌跡。如果是需要使用器具成形的陶器,卻找不到器具,那麼我就不能排除這些陶器可能是貿易品。如果再搭配第一項的變因,應該就可以找到更有力的支持證據。 最近看了濁水溪相關的研究,也發現了歷史學者除了研究歷史之外,如果要深入,對於水文、氣候變遷、糧食耕作、地質,也都必須瞭解,這也是一種跨域。也就是說除了在生活之外,許多的專業也都必須要適當的跨域,才能得到完整的面貌,甚至透過親身的體驗學習,才能得到深入的見解。如果在學生時期,能夠以專案為基礎,熟悉跨域的運作,不管是在生活或是專業的發展上,應該都能夠較快適應社會的快速變遷。 另外,我上次說,光是一顆咖啡就可以做一個跨域跨很大的課程。簡單來講,咖啡從生產就必須思考很多地科的因素。土壤、溫度,所有有關於生長的風土條件,都可以由地科甚至是從其它學科去思考。(有些遮蔭樹用芭蕉,在台灣也有人用檳榔) 接著可以思考公平貿易的問題,公平貿易真的是公平的嗎?你如果去查詢一下,會發現其實從網路上呈現的資料跟我們的認知或許也有一些差異。另外咖啡的運送、均質、販售(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