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與學校同事一起討論我們新的資訊課程,我還蠻喜歡那種氣氛的。由我提出一些架構,並且說說自己想法,其他同事給點建議,在腦力激盪下,我設計的課程就可以有比較周延的面向。下次還是由我報告數位閱讀課程,接著的幾次,再由其他同事報告他們的教學設計,或許我也可以用用資訊的思維給點建議。 晚上,本來要寫寫會議紀錄,突然就想到這一個圖型。在我們學校,我感到最慶幸的事情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依循這這一個金字塔的規劃前進。今年我們有個專長網路的執秘,再加上原有的維修工程師,足以將我們最底層的架構支撐起來。至於網路的規劃,謝謝不怕作下水道工程的校長支援,正逐步朝全校都是GIGA的環境前進。有些東西不是花了錢就能做得好,因為我們執秘夠專業。所以有些想法才能在我們的激烈討論中,進入專業的框架規劃。如果說有什麼遺憾,就是我們還缺電力專業人力,這個得要從家長的人力部份去想想未來5年左右的電力需求。最好是可以朝節電與智慧電力偵測的方向著手,將全校的電力規畫作更適當的調配。 另外在設備上,雖然電腦都是資訊教育中心統一採購,但是對於電腦使用環境電壓的穩定度、老師電腦的固定召回檢修(暑假會全部集中,清灰塵、測軟硬體問題)也會把網路集線器及機箱做統一整理),透過這些做法,我們希望能讓設備的壽命更延長。 教學設計則是中流砥柱,一個沒有充分教學設置支持的資訊應用,就好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所以一個學校資訊應用的扎實與否,如果從我的角度來思考,我會從教學設計開始檢視起。看看教學設計的意義性、連貫性,以及對學生必要能力的培養。當然這些能力在各科中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學科老師就必須由自己的專業著手,思考教學規劃,還有資訊工具導入後可以加分的設計,藉此讓資訊融入教學更加名符其實。 社群則是資訊融入應用是否可以持久與擴散的要件,我們學校很有趣的是隨時有一批夥伴可以給你支持,也會互相吐槽。支持時你會覺得德不孤,必有鄰。被吐槽時,吐吐舌頭,挖苦個兩句, 有時三更半夜都會因為突然想到改善的好點子,蹦起來振筆疾書。 最後,我想身為老師,或者說我們想成為的老師,應該都是能夠自我實現且隨時與時俱進的。當老師,跟學生講很多,但是我更希望我們能帶學生做更多。或許,從今天開始,從一小群人開始,我們有機會找到更多的同伴。